第3章 收了个女徒弟(1 / 2)

在这个年代,因为工作就业等问题,大多数人还停留在,削尖脑袋往城里钻的思想。

只有极少数人会选择下乡寻找商机。

早些年,为了凑学费,买邓丽君的专辑,吴阳他们三个,还下乡收购过鸡蛋。

只是那时候思想还并不开放,家里人在知道这件事后深怕被定个什么罪,硬生生掐断了他们的财路。

时过境迁,就连吴阳自己都没想到,他有一天还会下乡搞钱。

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做糖,吴阳花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,才将那些发了芽的麦芽混合着浸泡好的糯米,变成了香甜可口的白色麦芽糖。

第二天一早,天还没亮,吴阳就推着绑着木板的自行车,摸着黑出了门。

鸡毛换糖,最早起源于浙东义钨三里镇。

那时的义钨人,一副扁担,两个竹筐,每个竹筐上,还放着一个玻璃推盖的方形大木头箱子,他们走南闯北,辐射到浙东周边的江东和福建等省。

上一世,吴阳作为一个商人,他深知鸡毛换糖这个生意,是国内早期最为简单,最容易被理解的“以物易物”交易方式。

当初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义钨的发展史,吴阳还曾经专门买了这方面的书籍研究过。

因为地区的不同,鸡毛换糖在进入各地后,它也逐渐演变成敲叮糖,叮叮糖之类的形式在全国盛行。

但南城这边,又与义钨那边有些不同。

据吴阳所知,他们鸡毛换糖,换的都是红糖!

因为当时义钨三里镇周边盛产甘蔗,甘蔗种植的面积,比水稻和其它农作物要多得多。

所以就造成了,他们种出的甘蔗拿来榨红糖,然后又用红糖来换鸡毛。

好的鸡毛用来做鸡毛掸子,做毽子之类的小工艺品,不好的鸡毛用来当做肥料,回填甘蔗地,这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循环。

麦芽糖的制作,虽然要比红糖更加繁琐,也更费时间。

但吴阳一个刚出狱的无业小游民,他现在什么都没有,就是有大把的时间。

而吴阳之所以会选择干这一行,一方面是它自由,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,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商机!

要知道,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,只要将自我物品的价值,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,那就是最为划算的一种交易方式了。

用价值几分钱的东西,换来价值几毛,乃至几块的东西都很常见。

这对没多少本钱来说的吴阳,简直是再好不过的生意了。

吴阳也正是看重了这一点,所以才会花时间,花精力投身进来。

但吴阳也跳过了鸡毛换糖的“发展史”,直接进入了敲叮糖的时代,就是原本的扁担和箩筐的组合,直接变成了现在的自行车代步。

他一边骑着车,一边摇晃着手里的拨浪鼓,嘴里不时大声喊上一句:“鸡毛鸭毛换糖咯!”

凡是听见声音的孩子,都会屁颠屁颠跑回家,找那些鸡毛和鸭毛跑来换糖吃。

遇到一些嘴馋的大人,也会偷偷喊住吴阳,换些可口的麦芽糖打打牙祭。

这十来天下来,他基本上转遍了,南城附近的一些村子。

吴阳大概也算了一下……

就他存下的那些鸡毛鸭毛,再加上其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,应该能给他带来30-40块钱左右的利润。

可别小看这些钱!

在这个年代,这可赶得上一名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