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谢小先生8(2 / 2)

 谢小先生便在村里几个老人邀请下做了那村塾启蒙老师,教那三百千,村塾当前只开了短学,从谷雨到夏至,这三年教下来,课教的好,学费收的也少,从一开始某些人反对,到如今就没有一个人不对着谢小先生竖大拇指的。再加上村子里有些乡亲们又不认识字,像写信、写契据、写状子,以及红白喜事需要的文书等,都会找上谢小先生,从不收钱。谢小先生如今及冠之年,这个“小”字,也是村民叫惯了的,慢慢就有认可和信任之意了。”

 说着说着,小二不自禁叹气一声。冷不丁道:

 “唉,听上一辈说,兄妹二人也是遭了苦的,七八年前,从豫州过来的,”

 “豫州?”

 红衣女子望了一眼小二,倒杯荞麦茶,往前一推。胡诌道:“我一好友与你说的这谢小先生相识,我刚好游经此地,便拜访了,其余的事情我也不甚清楚,小哥多说些罢。”

 小二憨笑,不去深究,也不见外,一口闷下茶水,叹道:

 “原来如此,女公子看着面善,又与谢小先生有旧,我多说些无妨。

 其实,苏山是谢小先生母亲的老家。那时北朔犯境,失了豫北,大批流民东迁,兄妹二人就是跟着大队伍过来的,从豫州到这儿,少说也有七八百里路,一路上凶险,可想而知。虽说兄妹二人不在苏山长大,可到底也是苏山人,且这么多年过去,村民就从没把兄妹当过外人。

 我娘还说,兄妹二人来的时候,下着雪,谢小先生衣不蔽体,瘦的皮包骨,牵着令妹在雪地里一家一户问孙氏的祖宅在哪儿。村口几个妇女老汉都出来看,马上把兄妹二人带到了祖宅,一问,双亲都在路上去了。唉,就这样,兄妹二人才算安顿下来,转眼都这么多年了。”

 红衣女子望着窗外,远黛天青,起身淡然一笑,示意不必再说,留下半壶岁寒堂扔给小二,就当是敬此处山水美景,敬善朴民风了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