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劝说(2 / 2)

但你们怎么知道,就是这三征高丽,引发了杨玄感的叛乱,一发不可收拾。天下乱局,有差不多二十年呢。

这个时代信息封闭,多数人对外面了解不多。大局势上,李卓有前世的知识,也许还要强一些。但论对社会的理解,李卓不如秦爱太多。

李卓不好直接说现在出去投军,不是最好的选择,问秦爱道:

“伯父是见多识广的人,又是读书人,深知历史。以伯父之见,这天下当真可以四海承平了么?”

秦爱先前也做过官,只不过职位不高。但向来耕读传家,自有文人秉性。听得李卓这么一问,显然明白李卓的未尽之意。红润的脸上,泛起少有的神采,说道:

“按常理来说,每一个朝代,应该都可以传承几十年几百年。才会因为各种原因,特别是开国之初的规矩败坏殆尽,最终导致改朝换代。”

“大隋先帝励精图治,乃是一代圣明皇帝,立下各种规矩,应该能够让天下承平,安享盛世。但现在这位皇帝,太过折腾,也不知道是好是坏。最近刚刚巡游归来,又要用数百万人修筑驰道,还打算要修运河,计划着征讨高句丽……”

“这些都是动用国库,征发民夫的大工程。先帝留下的底子,怕是支撑不了多久……”

秦爱显然对国家治理颇有心得,对时局很是关注,才会有这番见解。

贾润甫显然是第一次听说,即便向来都很信服秦爱,此时也是惊疑不定,神色间满是疑惑:

“伯父,您是说……这天下,还有动乱?”

秦爱捻须摇头:

“这可不好说,先帝励精图治几十年,留下颇多家底,应该不至于。但当今大业皇帝,却是个手高眼低的,要是不知收敛,怕是有不可测之事。旁的不说,一统六国的大秦,也有二世而亡的先例。”

秦爱果然不简单,即便弃官归隐几十年,看问题也还是一针见血。

李卓心中极是佩服,接着说道:

“润甫大哥刚才,怕也见到那个小孩子了,他父亲就是被征发修河,最终死在外面。小弟走南闯北,这样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……”

“大隋立国不过二十几年,就有人死在外面不能安心耕种,这不是长治久安的兆头。若是真的天下大乱,叔宝哥哥可就更要慎重了。乱世来临,跟对人选择好的投靠对象,非常重要。”

“换句俗话来说,老板很重要。我认识两个伙计,都一般勤恳做事,但跟的老板不一样,后面成就也就不一样。有个老板生意兴隆,水涨船高,伙计自然更好。另一个老板破落回乡,他的伙计即便再勤奋,也只能落寞无闻。”

“别说我们,就是诸葛亮,他在隆中对之前,也不是真的耕种南阳,不过是坐观天下形势,最终选择了他看来能够成事的刘备罢了。”

“以秦大哥的武艺,要是真的埋没乡间也太可惜了。但最好观望一阵子,选择值得投靠,将来有所成就的人跟随。”

李卓这话,已经很明白的了,希望秦叔宝再等等。

李卓也知道秦爱内心里,大概是赞同他的观点,也寄望于秦爱能以父亲的身份表态。

秦爱书生出身,曾经做过基层的文职官员,有六十几年的人生阅历,走过南北朝那个朝夕有变的朝代,他看得更多,了解的更多。

他是有大智慧的人,也不会越俎代庖,替秦琼做什么决定。他知道李卓每次来,都是有事来和秦琼交流一下,也可能有些事情要交代。

秦爱和李卓把话说透,也放下心来:

“老夫终究是年纪不饶人,身体有些乏了,且先去休息,你们年轻人多亲近亲近,老夫就不在这里碍眼了。”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