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我长大了35(1 / 2)

在家属院前的绿化小广场边,挥别了匆匆赶回办公室的老妈后,许亚林一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,一边在显得有些寂寥的路上,走往家属区的三号楼。

与一般的军区大院,或是部队大院相比。军种行政指挥机关的大院里,一般情况下少有诸如“一二三四”之类,在带队行进,或是战士们操练中发出的呼喝声。

毕竟,这里虽挂着军事重地的牌子,却不是一个承担一线战斗任务的单位。这样几乎纯靠玩脑子的地方,某些振奋人心的声音,在这里多数时间会显得像噪音,非常容易打断某些人的思考过程。

是以,如果要用一个词,来形容大院里平时的氛围,那么许亚林一定会用“安静”。

“咔哒~”

在安静到几乎落针可闻的环境中,就连开锁的声音,都显得很是清脆。

作为后世的试飞员,肩扛少校军衔的许亚林对部队安置住房并不陌生。按照其穿越前的标准,营职房住房面积标准一般为70平,而最高的军职房则可以达到180平。

参考这个标准,许亚林缓步走入屋内,先是打量了一下家里的四个房间。有点奇怪,别说是180平了,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军种大院级别较高,加之建设时住房比较紧张的缘故。展现在许亚林眼前的这套军职房、高干房,其总面积加起来也不到140平。

一间主卧,两间次卧,一间略显狭小的,摆放着各类书籍与奖章的书房,外加一个并联的餐厅客厅和一个小阳台。以及,在这个筒子楼普遍实行公共卫浴的年月里,比较少见的,独立卫浴和厨房。这些功能区共同构成了这年月里,令无数人羡慕的高干楼住房。

简单在现在的家里四处看过一阵后,许亚林并没有在家里久留。

且不说,这地方,自己不太会住;就即便是住...见惯了未来各式装修风格的许亚林,对如今这一贯朴素的装修风格,不说看不上眼吧,也的确很难有羡慕之类的情绪产生。

再加上,今天需要忙活的事情不少,许亚林的时间还没有宽裕到,可以令他在家里久留的地步。

沿着记忆中的道路,伴着机关小学里传来的朗朗书声,许亚林买好了自己那小家里需要用到的米面油盐,顺便又买了些绵软的副食品,用作晚上去刘老太家拜访的伴手礼。

考虑到便携性问题,许亚林保持着克制。只买了些基础生活消耗品,并将它们暂时扛回家放好以后,许亚林便一个人在大院里溜达了起来。

与这年头的工厂,基本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一样,每一个大院也都是一个小型的社会。在这万寿路一直到玉泉路,莫约五公里左右的长度上,空军、海军、通信兵、总后、炮兵、装甲兵、工程兵等等部队大院一溜排开。

一个大院紧挨着一个大院的奇景,放眼全国,这恐怕都是蝎子拉屎—独一份。

从相对理性的角度讲,如此多的部队大院扎堆聚在一块,那实际上很多的功能建筑,在现在的许亚林看来都是可以通用、共用的。比如学校、比如医院、比如澡堂、礼堂等...

几家大院完全可以共用一所。但现实,偏不是这样。

几乎每一个大院里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幼儿园、小学、乃至中学,还有各自的礼堂、澡堂。可以说,大院里除了机关单位的建筑外,更大的面积,反而是用在了这些军属的生活区建设上。

一边走着一边看着,许亚林感触良多。

在现在的许亚林眼里,过去小许同学的生活,无疑是令他羡慕的:机关小学、中学的师资条件,不说是这年头最顶级吧,但比拟一下未来的什么北师大附中之类的重点中学...许亚林觉得应该不算过分;在外界娱乐匮乏之时,驻扎在这的空政文工团,日常的礼堂彩排,这群小家伙们亦是没少旁观...

甚至在困难的年月里,这里也从来不用为了衣食温饱的问题去焦虑、去烦忧。

可在原身许亚林看来,这里的一切,都是那么的面目可憎:家有悍爹就不提了,这几乎完全独立的小社会形式所带给小许的感受就是:无论如何都逃不出老爹的魔爪。

就拿上学来说,此前在后方被散养、放养惯了的许亚林,自打搬进这院里开始。什么自由烂漫,那就是特娘的狗扯蛋。

这年头的家长普遍不太奉行“我的孩子你凭什么责罚”之理念,相反,在小许同学的耳边,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反而是“孩子小时候,咱们忙着打仗,没人管教,一个个的都养成了皮猴子。老师您看着管教。只要不打死,打罚随意,就是打残咯,他老子也养得起。当个残废,总比当个祸害好!”

虽说机关学校的老师们也不傻,没人会真下死手,但戒尺打个手心啥的,却是家常便饭。甚至,往往在学校里被罚了站,或是挨了戒尺后,这消息压根就不用过一顿饭的功夫,各家里的人几乎都会听到消息,然后又在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理念作用下,回家再挨上一顿胖揍。

你说惹不起,躲得起吗?这还真躲不起。

大院外围的警卫连就不说了,逃课的小家伙们通常都跑不到门岗边,或是围墙边,就会遇到在大院内部进行日常巡查的纠察。但凡是在上课时间,被他们看到有个小屁孩在院子里瞎勾八溜达...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