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那么厚的大清律,难道还真有奇葩整本背下来?152(1 / 2)

康熙&太子&十三:!!!</p>

咱们临时改悔,不让你说了还来得及吗?</p>

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</p>

心声方停,胤祄就开始提问环节:“汗阿玛听过信访衙门吗?没有的话,考虑成立一个吗?”</p>

康熙怎么可能听过?</p>

但经验告诉他:只要被小家伙这样郑重中带着满满诱惑意味提起的,都是好东西。</p>

那他当然不能错过啊!</p>

赶紧一脸茫然地摇头:“倒是不曾听说。怎么,这又是你那黄先生早年在扬州时听过往洋人提起的?”</p>

很好,很体贴,直接把理由都给想好了。</p>

让胤祄大松一口气的同时,心里还有点小怨念:[便宜那些红眉毛绿眼睛的洋鬼子了,竟还有机会跟我信贴贴,沾我国人智慧结晶。]</p>

[不过顺势甩锅给他们,总比本阿哥自己假借梦中白胡子老爷爷的名头更合情合理吧?]</p>

[而且……]</p>

[‘海外诸国’实力越强,康熙爸爸才会越警惕。不再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里,从天下第一慢慢出溜到倒数第一……]</p>

咳咳咳咳。</p>

太子勇敢轻咳,打断他那一句更比一句尖锐的心声吐槽。</p>

并在弟弟看过来的瞬间微笑,一脸求知地催促:“十八弟知道就快些说说,别卖关子!”</p>

见胤祄诧异,十三赶紧帮着找补:“十八弟别怪太子二哥急,实在最近很忙,难偷这浮生半日闲。”</p>

就很忙,但吃瓜意愿强烈呗?</p>

同为瓜田里的猹,胤祄秒懂并理解点头,语调特别轻快地讲了信访办的组成与作用等。</p>

并强烈安利康熙照葫芦画瓢。</p>

也搞这么一个。</p>

专职专办,专门处理百姓实名或匿名,写信或者本人到场直诉对各级衙门甚至朝廷的不满、建议与意见等。</p>

加强朝廷与百姓之间联系,增加百姓对朝廷认同感……</p>

胤祄尽可能简单直白又童趣地说了一遍,康熙却只挑眉:“朕还当什么新奇玩意,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登闻鼓吗?”</p>

“不不不,绝不是!”</p>

胤祄把头摇成拨浪鼓,小嘴儿爆豆似的解释着:“不不不,两者虽有些许类似,但却有极大不同。首先最禁锢百姓的以民告官有罪,先打多少板子、甚至滚钉板的事儿就不存在。”</p>

嗯?</p>

康熙、太子、十三阿哥齐齐看过来,眼神中都满是惊诧:“你小子不是研究过大清律么,怎么还能有如此谬误?”</p>

“《大清律例·诉讼》中明文规定:凡军民诉讼,皆须自下而上陈告,若越本管官司,辄赴上司诉讼者,笞五十。打的不是以民告官,而是越级诉讼啊!”</p>

胤祄瞠目:“这……”</p>

康熙抬手弹上了他的小脑门儿:“这什么这?都说让你多读书,少人云亦云了。结果你小子倒好,捧着大清律研究了那么久,还犯这么低级的错误。”</p>

胤祄小胖脸红透,却还在兀自嘴硬:“那……那谁家看法规不是用什么瞧什么啊?那么厚的大清律,难道还真有奇葩整本都背下来了?”</p>

话音方落,康熙、太子、十三齐齐看过来,连保泰都弱弱举手。</p> 奇葩一二三四号齐聚,倒衬得胤祄像是混进白天鹅中的丑小鸭,怎么看,怎么有点相形见绌的调调。</p>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