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章 临危受命(二)146(1 / 1)

 慕容垂怒目圆睁,一把钢须翘起,满腔的怒火无处可泄,一拳打在案几上,木屑四溅,世子慕容令连忙上前劝解。 慕容垂悲愤道:“想我慕容家族数代英杰,我慕容垂十三岁随父兄南征北战,与兄长率二十万鲜卑勇士横扫中原,饮马黄河,开创大燕基业,难度流尽数十万将士鲜血,历尽百战开拓的万里江山,就如此轻易拱手让人吗?请太傅禀告皇上,慕容垂恳请一战,如若不胜愿军法处置!” 封孚也被慕容垂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,紧握慕容垂双手道:“国家危难,吴王殿下一片赤诚,相信皇上一定会体谅殿下的苦心,我马上回去复禀皇上。” 封孚离开之后,慕容垂心情沉重,在厅中来回踱步,反复蹉叹。世子慕容令悄然上前道:“父王忠诚报国之心人尽皆知,只是朝中这些奸佞之徙不得不防。若败,必为替罪之羊,就算胜,怕亦无功。” 慕容垂收住脚步,沉吟半晌,心情沉重道:“国难当头,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国家若亡,我们何以为家?卫国御敌乃是我等责任,至于个人安危,实在难以顾及了。” 慕容令知道父亲心意已决,也不再相劝。 在国破家亡的生死关头,慕容暐终于下旨,命慕容垂接替慕容臧,加封使持节,南讨大都督,领兵五万抗击桓温。 慕容垂在国家危难之时决然接受朝廷任命,上疏推荐征南将军、范阳王慕容德共同领兵出征,请求派遣左司徙申胤、太子太傅封孚、尚书郎悉罗腾到军前效力。 慕容垂率大军推进到枋头前线,与桓温的舰队隔岸相峙。 与晋军隔岸安营之后,慕容垂马上召集了慕容德、慕容令、申胤、封孚、悉罗腾等商议军情。 封孚首先道:“晋国的舰队一路势如破竹,军威、士气正盛,但桓温并没有马上登岸作战,反而将大军徘徊在黄河中游,不知道他作何打算?” 慕容令接着道:“桓温沙场老将,当年率大军伐秦,兵抵灞上,与长安相距咫尺,若不是苻坚的父亲东海王苻雄奋起反击,在白鹿原会战中击败桓温,秦国恐早已灭国。现桓温侵我大燕,一路长驱直入,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各州、郡的官员、百姓纷纷迎降,桓温的名望声势胜过当年,军威正值巅峰,这次我们面临更大的压力,如果失利,将无路可退。” 司徙申胤道:“但依我之见,桓温绝不会成功。” 慕容垂神色一亮,问道:“司徒大人何以见得?” 申胤侃侃而道:“晋国自东渡以后,中央政府力量衰微,朝政一直被江南的门阀士族所控制,有‘王与马,共天下’的说法。桓温掌权后为争取权力,门阀士族之间相互倾轧,桓温在晋国的作风十分霸道,对司马皇族随意废立,谋逆之心人尽皆知,如果桓温消灭燕国,势必威慑朝廷实行谋朝篡位,这是晋国司马皇族和各门阀士族都不愿看到的结果,所以晋朝内部一定会暗中百般阻挠掣肘,使桓温难以功成;同时,桓温自进兵以来连战连胜,气焰骄横,态度傲慢,根本不懂得顺应情势的变化,率大军深入千里敌境,应当速战速决,取得决定性的胜利,而桓温却犹豫不决,将庞大的舰船置于高耸的堤岸之下,竟然打算采用长期围困邺城的办法,不愿冒一点危险,却想侥幸等来巨大的胜利,这怎么可能。现在我们只要坚壁清野,紧守关隘,晋军千里运粮十分艰难,一旦大军粮秣供应不上,情势马上就会发生逆转。我们在对岸坚守,等到深冬之后,他们军需紧缺,都用不着我们来战斗,他们自己都必然不战自溃了。”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