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路的方向27(2 / 2)

“他们是因为这种原因,才那么信奉佛吗?今世积善为了来世脱离苦海?”

辛志:“这个我没有研究,还是接着聊法显的故事吧。”

“从这里启程,向东南方向行进十八由延,就来到了僧伽拖国。”

“我解释一下,由延,是由于的由,延长的延,是古印度的计程单位,是套一次牛所行的路程,具体是多少我不清楚哈,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。”

“这是玄奘在《大唐西域记》卷四中提到的劫比他。关于它的具体位置,学者们的意见纷纭,但大致位于今北方邦的西部地区。”

“这个地方的佛教遗迹众多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佛在天上为母亲讲法的地方。佛在天上接受天供,身体散发出天香,并在此处沐浴,至今仍保留着浴室。”

“夏坐结束之后,法显继续向东南方向行进七由延,抵达了罽饶夷城。在《大唐西域记》中,它被称为羯若鞠阇国曲女城,即现在的北方邦卡瑙季城。”

卫永:“志哥,不好意思,提个问题。我听你提到夏坐这个词很多次了,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坐下来的意思吗?”

辛志:“夏是夏天的夏,夏坐的意思是印度佛教的和尚呢,每到雨季的时候,都会在寺里安居三个月。”

“也叫夏安居、雨安居、坐夏、夏坐、结夏、坐腊或安居。”

卫永:“明白了,谢谢辛老师。”

辛志:“随后,法显又向东南方向行进了十由延,到达了沙祇大国,即现今北方邦的中部地区。这里有一棵由佛嚼杨枝长出的大树,颇为神奇。”

“当然,这只是传说。”

“法显又向北行进了八由延,抵达了拘萨罗国舍卫城。这个地方如今是北方邦北部腊普提河南岸的沙海脱—马海脱地区。”

“这里的佛教遗迹也很多:有大爱道故精舍、须达长者井壁、鸯掘魔得道、般泥洹、烧身处。在城南门之外千二百步的地方,有须达长者建立的精舍,也称为祇洹精舍。”

“据说释迦牟尼生前在这里居住和说法的时间最长,这里的僧人们对法显不远万里来此求法深感钦佩。”

“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得眼,而精舍东北六七里处则有毗舍佉母精舍。祇洹精舍大院落有两门:一东向,一北向。”

“这里就是须达长者布金满园买地之处。”

“出东门后向北行七十步,就能看到外道女伪装怀孕诽谤佛的地方以及调达生入地狱的地方。道东有外道天寺,名为影覆。”

“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外道寺只能接受世尊精舍的倒影,而不能反过来倒映精舍。环绕祇洹精舍的地区共有九十八座僧伽蓝,除了其中一处之外,其余都住有和尚。”

“据《法显传》记载:‘调达亦有众在,供养过去三佛,唯不供养释迦文佛。’”

“令人惊讶的是,在佛灭度后的一千多年间,似乎已经被打倒在地的对手调达(提婆达多)竟然还有徒众存在,这无疑是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。”

罗海:“那些都是被提婆达多的主张和行为吸引的人吗?这么虔诚的追随者,是不是说明道也有大众和小众之分啊。”

辛志:“根据《大般涅槃经》、《长阿含经》、《增一阿含经》记载,提婆达多提出的‘天授五法(又称调达五事)’,是他与佛陀在教义上的主要分歧。”

“第一,不食盐。他认为盐会引起身体的不适,因此主张不食用盐。”

“第二,不食酥乳、鱼肉。他认为这类食物会引发身体的欲望,因此主张不食用。”

“第三,乞食。他主张所有的僧人都应该乞讨食物。”

“第四,春夏八月日露坐、冬四月日坐草庵。他主张所有的僧人应该长时间坐着,不进行其他活动。”

“第五,不穿尼师陀衣。他认为尼师陀衣过于华丽,会引发人们的欲望,因此主张不穿尼师陀衣。”

“他的主张反映了佛教在早期发展阶段的一些争议和矛盾,甚至导致了佛教僧团的分裂。”

“对佛教的戒律,尤其是在饮食方面以及后世的戒律体系都产生了影响。”

“虽然没有被佛陀所接受,但他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佛教的教义传播,使得佛教的教义更加丰富和多元化。在《法华经》中,佛陀为提婆达多授记成佛,这表明提婆达多在佛教中的地位并不仅仅是一个反对者,而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角色。”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