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 文家村的夫子庙29(1 / 2)

走出校门,顾海站在马路边上打了个出租车,“大哥,去文家村。”

司机大哥是个四五十岁岁的男人,他看了眼顾海,用长安话问道:“小伙子,这是去拜孔子?”

顾海眼睛一亮,同样用长安话问道:“大哥,你咋知道?”

“你穿着校服,文家村除了那个孔子庙也没啥东西,”司机大哥是个健谈的,“要考试了吧?这时间应该是月考,月考你都去拜孔子,小伙子,你这好胜心挺强啊。”

“嗨,我这是临时抱佛脚,没办法,”顾海抱着书包和司机大哥聊着:“大哥,听你这意思,你也去过文家村的孔子庙。”

“去过,我大女子小升初的时候,我拉着我老婆和娃一起去拜了拜,你还别说,大女子那次考试成绩还真的不错,升了个重点初中,不像现在,小儿子想上个好点的中学,杂七杂八的证考了不少,还不够,三万的择校费一个子都少不了,所以啊,现在拜财神比拜孔子好用。”

“哈哈。”顾海听得一乐。

文家村是长安东郊的一个自然村,村里有座孔子庙,听说明朝的时候建的,损毁了好几次,最近的一次是特殊时期,基本被拆干净了,八几年的时候文家村出了个万元户,领头全村集资又给修复了下,顾海以前被老妈拉着去过一次,挺荒凉的,不过是一亩左右的院子加三座不高的砖瓦房,主屋里摆着孔子像,以前的听说是明朝的,要是还在最起码还能混个省级二级保护文物,可惜被砸了,顾海记得上一世去的时候好像是个铜像,现在有些记不清了。

文家村先是在这里发展起了庙会,初五、二十五小会,十五大庙会,听说以前人还挺多,十里八乡的乡亲在这里摆地摊,可后来通了路,这里也就不热闹了,可随着家里读书孩子越来越多,上大学越来越重要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附近几个村子的人,在自家孩子重要的考试节点都要带着孩子去孔子庙里拜一拜,效果好不好的不知道,可名气慢慢的传了出去,后来不少城里人也来,上一世于如意也是在顾海考高中的时候非要拽着他来,他才知道有了这么个地方。

这段时间,顾海思来想去能考什么赚钱,就想到了这个地方,眼看大考小考包括高考在即,长安这所城市大学生接近百万,高中及以下的素质教育受众更是高达两百万,近三百万的学生,背后还有近三百万个家庭,这是一个很好的客户群,只要能将其服务好就是一门小不了的生意。

三百万学生,每年都有包括高考在内的大大小小考试,要是能把文家村的孔子庙改造成一个学生打卡地,一定能带动周边的开发,是一个不错的商机。

顾海并不是说要搞什么封建迷信,只是这年头,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噱头才好办事,后世的双十一购物节没有光棍节这个名头恐怕社会影响能少一大截,顾海今天来这就是想看看这座孔子庙能不能借块砖给他,让他能引个玉。

半个小时后,司机师傅直接把顾海拉到了文家村的孔子庙前,这是一个土质的广场,汽车刹车的时候都能扬起尘土,顾海付了钱下了车,司机大哥也下了车,他摆摆手闪掉眼前的尘灰,看了眼说道:“嗨,不巧了,这门怎么锁着了,我还想进去帮我儿子拜拜呢。”

顾海走到门前,果然锁着,透过门缝看,里面倒还是干净,应该是有人打理,一个大榕树的树冠几乎覆盖住了近半的院子,大殿门窗紧闭,有些粗浅的雕刻纹饰,柱子门窗上的红色颜料掉落了不少,看上去就很破败。

“小伙子,进不去了,要不要回去?收你半价。”司机大哥建议道。

“大哥,你先回吧,我在这里在转转。”

司机大哥没揽着生意失望而去,顾海围着墙走了一圈,墙上依稀还有“少生优生、幸福一生”的宣传标语,有些地方脱落了白色的腻子,露出了里面红白交加砖头,看得出很结实。

顾海瞅了瞅四周没有人,朝外面走几步然后助跑几步,蹬着墙爬到墙头跳了下去,顾海拍拍手上的土,四下打量着这座不大的孔子庙,想要仿古,可处处都是凑合或者替代,粗制滥造和不伦不类几乎是写在明面上的。

顾海透过门缝看大殿,十来平米的空间内最显眼就是那尊孔子铜像,应该是以唐代吴道子所绘的行教像为模板制成的,整体有近两米高,看上去很是威武不凡,当初集资的钱应该绝大部分都花在了这尊铜像上,也因此能吸引来那么多的外乡人来祭拜,如今锁门关窗的,多半也是为了防护它。

除了高大的孔子像,就只剩下一副对联,上联至圣无域泽天下,下联威德有范垂人间,上面挂着至圣先师的牌匾,除此之外就一供桌,上面空无一物,连个蜡台都没有。

“比想象的还小还low啊。”

顾海看了两边的厢房,一间空荡荡的,一间不知道放的谁家的破家具,整个小庙最让顾海觉得不错的是那棵枝叶繁盛的大松树,茂盛的枝叶如同巨大的绿色伞盖,向四周蔓延开来,形成一片浓密的阴凉,树叶繁多且饱满,翠绿欲滴,想来白天的时候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,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会更加好看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