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 六十年代的发廊服务48(1 / 2)

继机场、氧气、增压等问题后,许亚林又结合后世总结的高高原运行七大难点,进行逐条分析。

在气象方面,复杂多变的天气,许亚林又不是神。只要自己一日不会呼风唤雨,那这天气问题,便一日没法彻底解决。但在这之前嘛,比如试航日期尽量避开五月中旬至九月中旬的雨季,尽可能挑一个相对稳定些的天气,进行试航工作;比如参考后世的民航局适航规范中要求的...

将飞高高原航线的飞机机翼,改装为可以减小翼尖绕流的鲨鳍小翼?

改装大功率的发动机,可能不太现实,可只是改变一些机翼的外形结构。这一点,在许亚林看来,无疑要简单许多。只要肯琢磨,相信改一改这个小翼,应该不算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最后,再加上考虑到人员主观方面的因素影响,而配套提出的“双机长”运行规则。

一份大体还算过得去的报告书,也就完成了。

在这份报告中,许亚林除了开篇提了提中巴通航的意义外,紧跟着就便开始提反思、提问题。在一个“为什么我们不能飞出去,而要等着对方飞过来”的问题过后,许亚林便将着墨的重点,放在了试航高高原计划书上。

计划书里:试航路线,广汉-玉树-LS;试航时间:避开五月中旬至九月中旬;试航机型:建议以装备涡浆发动机的伊尔-18为主(涡浆发动机比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功率更大)...

在具体的试航建议上,许亚林则分门别类的提出了以上所列项目。

从飞机改装,到飞行中可能会高频遇见的颠簸、结冰、扰流、通讯失联;再到起降过程中的滑跑距离变长、高轮速风险提高、机动半径变长等等方向,都提出了一些试验性的处置和解决办法。

这其中,一部分参考自自己过去的飞行经验;一部分则参考于后世那成熟的,但自己只是零星了解的民航法规。在写完全部的报告内容后,许亚林静静阅读了一番。

总体而言,这份报告有瑕疵,但作用于眼下的1964年,许亚林自认为还是足够的。甚至可以说,就试航方案来说,自己这份古今结合的方案,完全可称之为优秀。

已经是在现有条件下,尽了最大的可能,去保障试航过程中的飞行安全了。

在写完这份报告后,许亚林收起了笔。

“忙活完了?饭菜给你热着呢,赶紧吃吧。”

见到许亚林收笔的动作,不知何时重新回到屋里的老太太立马起身去拿碗筷。一边动作,一边嘀咕:“刚刚看你忙着,我也没敢烧火,怕吵着你。中午我拿的菜去中院找甘家媳妇儿烧的。你尝尝看,看合不合胃口。”

好嘛,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“含在嘴里怕化了”?

老太太的宠溺,真叫许亚林哭笑不得。虽然心里也明白,这份宠溺,倒也不是单纯冲着自己来的,更多的还是人老太太觉得,“不能耽误国家大事”的思想作祟,这才有了这种夸张的举动。

“我哪有那么矫情啊,老太太。以后你再这样,我都不敢来了...”

可作为直面这一切的人,许亚林依旧感觉担待不起。

“哪会次次这样,平时你来玩,那就还是我烧火。你啊,跟着我打下手,好好学学怎么烧菜。就你烧得那两个菜,院外的狗闻了都得夹着尾巴跑掉。”

“这不是平时不用开火,都吃大锅菜或者食堂小灶,自己没烧过嘛。您等我多烧几次,有经验了,味道自然就好了。”

心知自己的确不会做饭做菜的许亚林,这说话的底气也少了许多。兀自嘴硬一句后,接过碗筷,埋头干饭...干到一半时,许亚林忽然问道:“对了,老太太,现在几点了?”

“晌午都过了,瞅这太阳,三四点了吧?”

坐在门栏边,沐浴着阳光的刘老太闻言将目光转向小院内:“再过一会,你见着三轧厂的那批人回来,那就是五点半左右;再过上一会儿,等首钢的章大爷他们回来了,那就六点过了。”

“得嘞,那我现在这顿吃了,晚饭又给省了。”

“晚上少吃点,吃还是得吃的。你这又不是干苦力活,没活的时候一顿不吃也饿不死。这耗脑子的工作,不吃饭,营养跟不上可不行。”

“您又来了!我没那么金贵,唉,算了,我不说了。一会我把资料拿去局里还了,顺便在外头转转。”

话到一半时,瞥见老太太忽然瞪起的眼睛,许亚林只能再次无奈地闭嘴。

这思想工作...做不通,根本做不通。

这些老人,认定了一个事儿后,那真是,磨破嘴皮子你也难讲得他们信服。

既然如此,那就不说了,反正,晚饭的点,自己不回来就是了!

作为军烈属,刘老太的物资供应是有保障的。再加上她就自己一個老人生活,没有家庭要养,口粮配给在这院里都算得上“充沛”。再加上逢年过节时,街道、部队的慰问,三不时地在老人家这蹭顿饭,许亚林倒是可以蹭得安心理得:知道吃不穷、吃不垮人老太太。

可说是这么说,但你也不能恃宠而骄,天天往人家里蹭饭不是?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