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章 给军航上上压力59(1 / 2)

“潘主任,久等了。”

“我也是刚到,谈不上久等。张处长,人...”

“人在后面呢,喏!”

就在许亚林还在思考张处长爆出来的“大料”:明年正式开航LS,进行常态化航班任务,这个任务该怎么进行时。轿车行至一处许亚林都认不出在哪的小院,一个莫约50岁左右,脑门秃得锃光瓦亮的中年人正站在小院外等候。

待到许亚林下车时,第一眼就看到那“大脑门”的双眼,正笑吟吟地打量着自己。

“这位是潘国定,潘主任。第一个落地玉树巴塘机场,也是第一个落地当雄机场的人,包括你在局里借阅的气象资料,那里面有一大半,都是曾经潘主任亲自驾机收集而来的。”

“潘主任好!”

原来是他?!怎么就...主任了?客气的敬称,还是真实的领导职务?

许亚林心里暗叹一声。内心思量之余,面上也是赶紧问好。

作为两航起义中,唯一一架落地首都的那架康维尔飞机的机长,许亚林很早就在徐机长几人口里听到过眼前这位的名号。

但,由于徐机长几人不太乐意聊那段时期,所发生的故事的缘故。对这位潘机长,许亚林了解得也很有限。

“好,许亚林同志对吧,老徐和我说过你。他一直说你是个干飞行的好苗子,本来我还打算等检查的时候再去会会你,结果你倒是会来事...走吧,借张处长的光,我们一起聊一聊。”

“是。”

三言两语的客套后,在张处长的带领下,三人徒步走进小院。

本还在疑惑这是什么地方的许亚林,在见到院里迎出的妇人,又叫过婶子后,内心也有了答案:只能说,不愧是专机的机长,这安保待遇,的确和常人不太一样。

在饭菜上桌前,照例又是一番客套。

从席间的客套上,许亚林倒是不难看出:尽管张处长和这位潘主任,相谈甚欢。但两人之间,始终存在一定的隔膜,反倒是在许亚林这里,眼前两個中年人都表现得很是热情。

潘主任那边好说,人家自己就说了:因为徐机长已经和对方提过自己。真说起来,自己这个徐机长的学员,换在过去,那怕是要叫这位一声师叔;

而张处长这边,许亚林确信自己和对方并无联系。那股隐约有些不一样的热情,许亚林也只能将其归结为,同为军航出身带来的身份认同。

好在,这种依稀存在的隔阂,在饭菜上桌,谈及专业部分的内容时,便几乎看不见了。而进入专业领域,三个飞行员在一块,很快也都忘掉了身份上的异同,就事论事的谈起了如何飞好LS航线的事情。

问题的开始,便是最基础的一个问题:用什么机型来飞?

“伊尔-18吧,同志们挤一挤,总还是能挤出来的。”

“别了吧,伊尔-18调度起来太麻烦。三不时的再有个出访、来访的专包机任务,这根本协调不过来。既然是常态化运行,总不能隔三岔五的就停航吧?”

“你当我想这样啊,但这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吗?小许同志也说了,咱们现在有的,发动机功率最大的就是伊尔-18了,用它来飞,是对安全最有保障的。”

“C-46也能飞,当初韩师长不就用C-46走北线在LS落地过吗?另外,我听说,贡嘎机场已经快修好了,最迟明年年底应该能竣工。在贡嘎落地的话,会比当雄容易,这难度...只能说多练练,或者我们抓紧时间,带一批能飞高原的机长出来。你带训,我检查。”

“不行,时间太紧迫了。这么短的时间,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?”

“那你说怎么办?伊尔-18,全国上下加起来就五架,两架还是军航的。民航有的三架,还要承担专包机任务,还有干线运输,你说这怎么调配得过来?”

两个大佬级飞行员,你一言我一语。开篇第一个问题,双方就没法达成一致。

从两人的对话中,许亚林倒也听到了不少消息,对这个时代祖国民航的发展认知更加清晰:原来,这会的伊尔-18保有量这么少?!

而两人争论的机型,就这么说吧:

C-46装备的是和DC-3同品牌的Pratt&WhitneyR2800-5118缸发动机,单台马力2000匹;比DC-3装备的R1830-90C,单台马力就高出了800匹。而伊尔-18,作为新款客机,它的配备更是夸张:四台AИ-20M涡桨发动机,单台马力高达4200多匹。

足足将C-46甩出了4倍的差距,和DC-3,那更是天壤之别。

都不说飞高原如何了,日常巡航速度,这伊尔-18就能达到670多千米每小时,足足是DC-3的三倍以上。

所以,许亚林在做计划时,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伊尔-18。只是没想到,这款飞机,如今在国内竟然这么少...

似乎是眼看着说服不了潘主任,局面就要僵住了。张处长一番犹豫后,还是决定提前透点风出来: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