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003】隋风唐渐(1 / 2)

史书记载,玄奘西行求法,往返十七年,旅程五万里,所历“百有三十八国”,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,六百五十七部。

贞观年间,长安京已经有了玄奘翻译的佛经,相传是与玄奘同行的人因思乡带回来的,有经书便有寺庙翻译出来的,已经在长安京里流传。

长安京里是知道他玄奘的,其名已经经由洛阳白马寺在内的诸多洛阳寺庙佛经普渡,而在长安京里名声鹊起。

是为大唐高僧,玄奘法师。

另据记载,玄奘在取经过程中曾多次回国,并在洛阳白马寺等地进行修行、佛经翻译和学术交流。时年,洛阳的寺庙众多,北魏年间就盖了不少,又历经南北朝。而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(公元68年)的洛阳白马寺,是中国第一座官方建造的佛教寺院。

其名称源于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:据《四十二章经序》记载,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翔殿庭,后得知是佛的形象,东汉永平七年(公元64年)遂派使臣蔡音、秦景等人出使西域求佛法。永平十年,使者成功请来了天竺僧侣迦叶摩腾和竺法兰,并用白马驮载佛经、佛像来到洛阳。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,汉明帝特下令在雍门外仿照天竺样式建造了这座名为“白马寺”的佛教道场。

故而,洛阳白马寺有“中国第一古刹”的美誉。洛阳坊间的说法是:

汉武帝时通西域,知佛教;汉明帝时来印僧,修白马寺;再到汉恒帝时来了两位佛经翻译家,安世高和支娄迦。

这中间的联系,实不曾断。

时间辗转来到唐朝,唐朝高僧玄奘前去取经的路线,就像汉朝番僧来洛阳时。玄奘法师,也是我国唐朝高僧,汉传佛教佛经翻译家。至于,玄奘法师于唐贞观年间西游取经,也是用白马驮载佛经、佛像回到洛阳,藏于洛阳几家寺庙里,见于民间说法。

相传,玄奘法师于洛阳的寺庙里升座,讲经,身披赤色袈裟,袈裟上缀有“佛教七宝”,熠熠流光。自唐,朝廷赐高僧紫衣。

按照唐制,三品以上的高官才可以穿紫袍,豪华的紫衣袈裟俨然成了佛门里的官服。自隋朝以来,高僧袈裟镶有金银等“佛教七宝”,奢华庄重且寓意称心如意,便也风靡一时。而隋朝的秦王俊为其王妃“作七宝幂篱”,华贵得很。

秦王俊,是隋文帝杨坚第三子,杨俊,相传,其人好美色,作风奢华贵重。他在七宝幕篱上镶满了宝石,以至于其妻秦王妃出门压根就带不了,只能把这玩意儿放在马背上。

传为京城一时富贵闲谈。武曌觉得她母亲杨氏回眸看一眼,都璀璨流光,贵重得很,而服饰也偏翠羽黄衫的色调浓郁,牡丹纹绣,装饰奢贵。

“是要进宫里,如雀屏,争奇斗艳。”武家小女儿武妹也看到了,她素来心直口快,伸手佯装遮着自己双眼道,“都快晃瞎了,也难为还能够戴头上。”

“称重,足有五六斤。”武家长女武顺是个孝顺的,闻言也不由的有几分担心。

这是武家三个女儿出家门之前。好在就算是长安京,除了出身贵族,平民百姓的女儿家上街也不戴。武家三姐妹互相看了一眼,来了寺庙,便只做众生平等了。

且说这隋秦王俊吧。

隋文帝杨坚第三子,隋炀帝杨广同母弟,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。

开皇元年(公元581年),隋朝建立,杨俊被封为秦王。任上柱国、河南道行台尚书令、洛州刺史。加任右武卫大将军,历任秦州总管、山南道行台尚书令。

开皇八年,杨俊任山南道行军元帅,参与隋灭陈之战。历任扬州总管、并州总管。其后日渐骄奢,违反制度。王妃崔氏不满杨俊好女色,下毒致使杨俊病重。开皇十七年(公元597年),杨俊被文帝召回京师大兴,罢免官职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