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路的方向28(2 / 2)

“法显在六十五岁时开始他的旅程,穿越了三十多个国家,历时十三年。回到祖国时已经78岁。在这十三年中,他跋山涉水,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。”

“正如他后来所说:‘回顾所经过的地方,不禁心动汗流!’”

“法显在山东半岛登陆后,经过彭城、京口(江苏镇江),次年到达建康(今南京)。”

“在道场寺,他与佛陀跋陀罗、宝云等译出多部重要经典,包括《摩诃僧祗律》40卷、《僧祗比丘戒本》1卷、《僧祗比丘尼戒本》1卷、《大般泥洹经》6卷和《杂藏经》1卷。”

“义熙十年(414年),他写成了描述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的著作《佛国记》,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《法显传》。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宋代藏本。”

“这本书,还为后来的印度重建历史贡献了一份力量。”

“在建康道场寺住了五年后,法显来到荆州(湖北江陵)辛寺,元熙二年在那里去世,享年八十六岁,也有说法是八十二岁。”

卫永:“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终于结束了,现在的夕阳红旅行团跟他的旅程相比,简直一个天一个地。”

罗海:“就算是特种兵式旅行也比不上啊。”

辛志:“嗯嗯,这个故事固然有一定的时代背景,可是,我们往深处想,他怎么会有如此虔诚的信仰。”

“我们能不能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,我们的梦想,我们的人生目标,做到他那种程度。”

“你看他,七八十岁的年纪,在这十几年里,学会了梵文,学会了翻译,还能翻译了十多部经书。”

“更别说他还要面对这一路上的种种困难,这些困难不少都是危及生命的。”

“在国内,他地位显赫,到岸的消息传到了地方官府,连太守都亲自相印。要知道,那个时代的太守可是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市长啊。”

“可是,他在他乡异国呢,好多次都是要受人冷眼,不受待见的。”

“这心理落差,谁受得了。”

“面对荣辱,可以宠辱不惊;面对困难,可以不惧曲折;为了理想,可以看淡生死;为了知识,可以远赴万里。”

卫永:“我觉得,我现在热血沸腾,很有冲动把世界上不同的语言都报个培训班,学成就出发,环游世界。”

罗海:“去世界各地的图书馆读书吗?”

卫永:“不知道,总得上路,上路之后,在路上找答案。”

辛志:“有志气。我当年,读完这些故事之后,没什么感触。”

“总觉得,那是别人的人生,与我无关,也没有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。”

“所以,也没有做出什么改变。”

“可当我有了一定的阅历,再回头看看。”

“才发现,书里的别人的人生,跟我的人生何其相似啊。”

“当然,我指的是,书中的主角作出改变之前。”

卫永:“志哥,你现在才四十多岁,人家法显大师六十五岁才开始付诸行动呢,你还有很多时间,甚至可以继续浪,继续挥霍光阴,像大师那样,到六十五岁再行动。”

罗海:“只要上路,总会有答案的。”

卫永:“不管何时。”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