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高高原试航计划47(2 / 2)

而这玉树巴塘机场,再次看得许亚林眼皮一跳:机场标高3950...

低了?低了!

可这么点高度的降低,还是显得有些夸张。距离后世民航标准,2438的高高原机场分水岭,这丫足足高出了1500米。

得得得,继续看吧!

SC省境内,成都双流机场,标高495;广汉机场,标高467;QH省境内的西宁乐家湾机场,标高2184;云南昆明巫家坝机场,标高1950...

嘶~

这勾八,就蛋疼。

在将周边这一圈机场的高度,全部盘了一遍后。单从高度数据上看,如果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试验理念。那毋庸置疑,肯定是先从高度最低的双流机场,或是广汉机场,往高度相对更高的西宁乐家湾机场飞、或是昆明巫家坝机场飞比较合适。

先完成从平原上高原,再去试验高原到高高原的飞行。然而,问题来了:高原机场的运行,这早就是,可以通过的呀。

比如昆明的巫家坝机场,抗战时期,中央航校的训练机场就在这。你说它不能飞吗?

再比如西宁的乐家湾机场,这同样是一座民国时期就建立的机场。并且在现有的航路图上,许亚林也能看到一条由西宁飞往兰州、再飞包头最后飞首都的航线。这就说明,这西宁的乐家湾机场,目前是正常通航状态,换而言之:民航首都管理处里,应该就有机组在飞这座机场。

从难度上讲,应该并不对如今现有条件的飞行,构成太大的阻碍。难飞固然是难飞一点,但起码它不像是当雄机场那样,乍一眼看上去,就令人感到心生绝望。

与此同时,更令许亚林绝望的是,由于四川盆地的存在。相对而言,机场标高最低的成都双流,以及广汉机场,反而距离玉树巴塘机场,或是LS当雄机场更近。这也就意味着,“平原-高原-高高原”的梯度试航方案,压根就不具备执行的可能。

因为地理上,这些机场的区位可以用“高高原-平原-高原”,这样一个关系来说明。平原机场,反而卡在了高高原机场和高原机场的正中间。要么,你往东、往北飞高原;要么,你就得直接向西,上高高原...

所以,如果真要试航高高原,那么路线也就非常清楚明了了:成都-玉树-LS;或者广汉-玉树-LS。压根没有第三种选择。

emmm,当然,从西宁乐家湾起飞,走玉树-LS,也可以,只是完全没必要。

在没有合适的高原机场充当这次高高原试航的航路备降场时,无论是高原机场起飞,还是从平原机场起飞,所面对的风险都是一样的。既然如此,那还不如就近,直接从四川,上高高原!

“广汉-玉树-LS...”

在完全没得选的情况下,许亚林拿起书桌上的钢笔,先在报告计划里的试航航路上,写下了这条路线。

接着,再考虑其他因素...

继机场因素后,许亚林紧跟着想到的便是,那老生常谈的增压问题。也叫座舱高度的问题,这个座舱高度是指座舱内部气压所对应的标准大气压力高度。

后世,有不少航空爱好者都对民航局划定的高高原机场标准,为何是有零有整的2438,很是好奇。最主流的说法是,这是因为遵循国际民航标准,先取了8000英尺这个高度后,换算而来的结果。

可为什么是8000英尺?不是7000,或者是9000呢?

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,许亚林也不清楚。

但许亚林记得,曾经自己因好奇这个问题的答案,而在翻阅相关文献时,看到过一份民用航空规章文件。在文件里关于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(CCAR25部841A条)之座舱增压的规定中就明确要求过正常运行状态下的飞机,其座舱压力高度不得高于2438米这一点。

再结合座舱压力变化图:

许亚林猜测,这应该是,相关专业人员认定的一条,适应性标准:即在2438米的座舱压力高度以下。除非是有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患者,不然绝大多数人,包括一些身体素质可能不太好的人,都能感觉到较为舒适,或者叫正常的身体机能所能直接适应和接受的座舱高度。

那么,在明确要飞过2438米,包括降落地点,都在2438米以上时。

飞行人员,乃至乘客的不适反应,就值得思考了。

在后世,许亚林记得关于这一点,在民航局印发的高高原运行要求中就有提到过:飞高高原的飞机,其应急氧气的供应,必须由化学制氧改为气瓶供氧。以满足,在险情发生时,可能由于地形限制,无法快速下降到足够安全的高度前,能有足够的氧气保证机舱内人员的存活。

并以此留出更多的时间,来给飞行机组处理险情。

这一条,无非是增加些氧气瓶的事,以现有的技术条件,完全可以做到!

想到这里,许亚林再次拿起了桌上的钢笔...

返回